最近特别能够感受到身边朋友的喜悦。大家都在股市里赚得盆满钵满。早期的有去年在手套股赚了一大笔的朋友,近期的则在科技股与钢铁股捞得风生水起,侃侃而谈接下来应该部署哪支复苏股,哪支潜力股还没有跟上。也开了融资户口,俗称Margin Account,开玩笑的说多涨几年就能够退休了。
在本地半导体上市公司担任管理层的朋友持有不少公司的股份。他形容公司里的气氛愉悦,大家的资产呈倍数上升,笑脸盈盈。不少在里面的资深管理层更是由日本车换成德国车,有些则买了更大的洋房,孩子的大学教育费提早完成,送老婆的情人节礼物也显得很大方。这还只是出售一小部分的股份。他感叹自己卖得太早,少赚了太多,谁会知道自己公司的股价能涨到这种地步,也是自己的老板始料未及,但乐见其成的。只能说,没人能够预测市场。如果没有MCO,或许你会看到夜夜歌舞升平的情景,仿佛病毒从来不存在一般。
不知道你有没有一种感觉,感觉到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。这时如果提起什么泡沫论之类的一定很扫兴,不是被群起围攻,就是被笑杞人忧天。大家都觉得自己有能力在崩盘前逃顶,但逃顶的人永远是少数。
在行情炽热,人人可以是股神的年代里,人们通常倾向于放大自己的能力。九成的人认为自己比九成的人优秀。许多略有小成者会冒出当全职交易者或投资者的念头,觉得赚钱不过如此。掌握了一些基本功就能一辈子靠股市吃饭。这种想法在热血的年轻人里比较常见,因为还没遇到特别刻骨铭心的经历。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,不妨稍微耐心再等等,再磨练一番,等到大熊市时证明自己也能靠投资安然无恙的度过,甚至赚钱时,才考虑也不迟。
以现在的情况来看,大趋势明显在高科技行业如电动车、自动驾驶、新能源、5G应用等等。人们对拥有这类型主题的公司充满无限遐想。从这里推敲出这间公司属于高成长,那间公司也属于高成长,市场上一时间充斥着高成长故事的股票,每支都想买入一些,资本确实也往里面塞。有没有想过,怎么突然间每支股都变得那么优质?是因为它们本来的体质就很好?还是涨潮掩盖了裸泳者?这样的氛围(风)可持续到几时?自己有没有一套风险管理策略来保护盈利?
有句话说:站在风口,猪都会飞;风停了,摔死的都是猪。
猪可能是某支股票,也可能是自己。
高本益比与利率的关系
股票的高本益比通常与银行利率有关联。银行的利率越高,人们倾向于把钱放在银行,不冒险投资,所以股票的估值就低。相反的,银行的利率越低,人们越愿意投资。以目前极低的利率环境来看,股市里的钱都往前景亮丽的科技股里扎堆,进而推高估值,也就不足为奇。银行目前的利率低过2%,理论上股票的本益比能去到超过50倍。放眼望去所有半导体科技股,低过50倍本益比的寥寥无几,有者甚至超过100倍。撇开对高成长的憧憬不谈,纯粹以银行利率来判断估值合理性的做法必须谨慎。如果国家银行逐步调高利率,估值下修是必然会发生的事。
为了让大家对大马半导体股项的估值有个概念,这里简单的做一个与世界各国主要上市同行的估值对比。由于股价的变化,数据会有一些出入,但影响不大。不是最全面,可能也有最多一个季度上的差异。
*TTM: Trailing Twelve Months. N/A: Negative Earnings
撇开各国的国情与利率等因素,纵使前途光明,大马半导体的估值已然不低。具有明显成长前景的公司未必能为“后来的“投资者带来回报。若是大多数人都有相同的预期,这种预期不具备真正的价值,反而随着股价的上升,前景被全面反映,股价下跌的风险将会变得越大。还记得去年的手套股吗?历史不会一模一样,但会惊人的相似。不是说一定会发生,但你必须理解有这样的可能性。
市场对科技股的热情已达到了一个高度,业绩必须持续标青才能维持估值。该买还是该卖?股市里不会有一套标准的答案。这取决于个人的风险偏好,投资期限,综合能力,财务状况,投资策略等等等的因素。或许能从一个角度切入来帮助自己厘清一些头绪:如果买入后这支股下跌50%,你会怎么做?理论上同样价值的东西折价一半会更值得拥有。你会不会加码买入同一支股票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你就不该买。如果不确定的话,建议你尽一切努力找出答案。如果在买入后仍提心吊胆,担心股价下跌,你也不该买,因为你不够了解。
有时你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分析与了解一门生意,但有时直觉能在几秒钟内告诉你值不值得投资。要培养这种直觉,就必须先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,并坚持做好fact find。股市里永远不缺投资的机会,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时机,不急于一时。
宁可杀错,不可放过;宁可放过,不可杀错。你属于哪一类人?
祝你价值投资愉快!